毛峰茶大全网

春季茶叶冲泡技巧:绿茶、白茶、花茶、红茶,让你品味鲜香四溢!

发表时间: 2024-03-05 16:12

春季茶叶冲泡技巧:绿茶、白茶、花茶、红茶,让你品味鲜香四溢!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春天是尝鲜的季节。

苏东坡为福建建阳僧惠崇的《春江晓景图》作诗时,挥笔写下经典名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季属木,万物生发,拥有自然勃发的生长力量。

野菜芽、蒌蒿、芦芽、芦笋、春笋、河豚等,这些春日餐桌上尤物,一应极鲜极美。

简单的应季鲜蔬小菜,清清爽爽,咀嚼之下,口腔内能感受到细腻脆嫩的口感。

这股令人怦然心动的清气,便“鲜”字的最佳写照。

在世人眼中,春季的美好在于春和景明,景色胜人。

但在苏东坡眼里,春江景致再好,也抵不过应季之物的美味。

三月到了,聊到茶桌上的应季茶品,非春茶莫属。

而春茶的滋味里,鲜味最为突出。

话说,在冲泡各式春茶时,如何泡茶才能突出“鲜”味?

《2》

一、慎用自来水与过滤水

听一位武夷山朋友分享过,他有位客户买了他家的正山小种,回家泡了几次后,感觉茶叶像是被掉包的。

因为同样一包红茶,在当地试喝时,汤水很透亮,桂圆香鲜明,茶水也能尝出鲜甜感。

但拿回家后,照样是用盖碗泡开,汤色却是发暗的,尝不出高山红茶的鲜甜、鲜醇口感。

见状,朋友倒是不急。

因为开店做生意已经很多年,同类型的反馈已经处理过很多例。

考虑到那位客人是北方人,便着重确认了一点——回家之后,用的是什么水泡茶?

对方答曰,过滤水。

这正是问题关键所在,过滤水全称是“过滤自来水”。

本质上还是自来水,虽然经过过滤后,能过滤掉水体内的明显杂质,确保清洁度,但水质软硬度本身没法更改。

自来水的水质受当地水源影响,从普遍情况看,绝大多数的城市自来水,水质偏硬,水体内含有较多钙镁离子。

用这样的硬水泡茶,水体内的钙镁离子会与茶水当中的物质发生结合,造成茶汤发暗,鲜爽下降。

再加上,那位客人当初喝到那款正山小种时,朋友是用山泉水泡的茶,而武夷山的泉水水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算出名的清冽清澈清甜,泡出来的茶汤能分外加分。

一前一后的水质对比下,自然造᠎成了这个误会。

泡茶喝,为了还原好茶的真实本味,水质要确保洁净、轻盈、清冽。

不要随便用自来水与过滤水泡茶。

选山泉水、纯净水、低矿化度的矿泉水冲泡,才能突出茶汤的极致鲜美。

《3》

二、适量投茶

网上看到有茶友发帖求问,为什么她感觉绿茶喝起来是苦的?

人人都在说绿茶很香很鲜,但我喝起来就是苦味……

配图里,是玻璃杯泡某款早春绿茶。

光线穿过剔透的玻璃杯,能清晰看到,里头正在泡的绿⁡茶等级颇高,多数是一芽一叶,茶芽细巧。

泡出来的茶汤,似碧波荡漾,倒也符合绿叶清汤的形容。

只不过,目测过去,投茶量有些多。

直筒的玻璃杯子内,茶与水占比接近平分。

一半是茶,一半是水。

投茶量,远远超出正常冲泡所需。

由于投茶过多,在浸泡期间,茶叶内部的咖啡碱、茶多酚大量释放。

当主导苦味的咖啡碱,过量浸出时,会掩盖早春绿茶本身的清润鲜爽滋味。

喝起来,自然是苦味盖过了一切。

对此,大家在泡茶时,茶叶用量要合理。

玻璃杯泡春茶,不论是绿茶、白茶、花茶,还是其它茶,在持续杯泡下,少量放一撮干茶,能将玻璃杯底部铺底就已足够。

如果是盖碗冲泡,泡白毫银针、白牡丹、正山小种、金骏眉等茶叶时,推荐茶水比例是1:20。

用110毫升标准盖碗泡茶,提前用克秤称重,备茶5克,不多不少,茶味正好。

《4》

三、别用紫砂壶泡

茶器圈子里,紫砂热流行过一段时间。

曾几何,有些茶友宁愿花大几千上万的高价,入手名家壶。

哪怕买回家后不用来泡茶,摆在博古架上,
也能挣来不少面子。

但回归现实层面看,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

茶器,以实用为第一出发点。

不仅要好看,还要符合冲泡所需。

外表没有上釉的紫砂,泥料特殊,属于双气孔结构。

透气性强,容易吸附茶香,有一定保温效果。

逐一对照来看,用紫砂壶泡熟普、六堡等茶汤醇和,鲜味不显的后发酵黑茶,无可厚非。

但用紫砂壶白茶、绿茶、花茶、清香型铁观音等,根本不适宜。

举个例子,用紫砂壶泡白茶江湖的门面担当——白毫银针。

高山银针的毫香、花香、竹笋香、竹林香等系列动人鲜香,会被大量吸附削弱,闻香时没法闻出馥郁茶香。

同时,白毫银针引以为傲的鲜醇淳和茶味,也会受到严重摧残。

鲜爽程度,一减再减。

对比用白瓷盖碗泡出来的茶汤滋味,简直判若两茶。

为了保留高品质春茶的鲜香、鲜爽、鲜醇特色,茶具建议用陶瓷与玻璃材质,别跟风乱用紫砂壶。

尤其是没法确保专壶专用,一壶一茶前提下,盲目用紫砂壶泡茶,还有串味风险。

当你用一把泡过熟普的紫砂壶,再用于泡白毫银针。

端起茶水凑近刹那,从中闻出浓浓的熟普味,简直是乱了套,何谈愉悦品茶心情?

《5》

四、别闷泡

泡春茶,不宜久‍闷。

尤其是原料细嫩的春茶,用热水冲泡时,茶味物质一触即发。

当干茶遇上沸水,瞬间就能浸出不少滋味。

这时候,要快
速分离茶水。

用盖碗冲泡时,要加快手上的冲泡动作。

注入沸水后,紧跟着就是合盖,倾倒茶汤。

快速出汤,冲泡出来的茶汤滋味才能浓淡适宜,鲜爽怡人。

让茶水一直闷在盖碗内,会闷出大量苦味咖啡碱与涩味多酚类物质,最终喝茶时只会感到面前的茶水无比苦涩,一点也不鲜爽可口。

以常见冲泡规律看,用盖碗泡茶喝,优质好茶前5冲左右直接快速出汤。

等到后几冲继续冲泡时,尾水阶段再适当坐杯,延缓出汤时间。

“先快后慢”,才是合理利用茶味物质的正确冲泡思路。

如果是玻璃杯泡茶,没法像盖碗冲泡那样及时分离茶水。

为了喝到更鲜、更香、更细润的茶汤,要抓紧时间及时喝。

当你往玻璃杯注入热水后,将这杯茶摆在面前,看着杯中的茶叶舒展,放飞思绪。

大约过了三、四分钟后,捧起面前的这杯茶,当你察觉到杯内茶水温度适宜,不再烫口时,便可趁热喝下。

趁热喝,茶水才能更香更鲜。

喝掉大半杯茶水后,再次续水,还能继续再泡下一杯。

不然将这杯茶摆在桌面,一放就是大半个钟头,甚至更长时间后。

茶水凉透,滋味偏浓,茶香飘散。

再将这泡浓的茶水喝入口,何谈鲜美质感?

《6》

日常食物里,鲜味的呈现是有规律的。

竹笋的鲜,来源自天冬氨酸。

蘑菇的鲜,与鸟苷酸、谷氨酸钠有关。

海带的鲜,与天然谷氨酸相关。

至于茶汤当中的鲜美秘密,与茶氨酸有关。

茶氨酸可溶于水,是茶水清甜、鲜爽滋味的重要来源。

当一款茶叶内部含有茶氨酸越高时,鲜味‬越突出。

茶氨酸广泛存在各式茶叶里,分布规律如下:

高山茶,鲜叶持嫩性强,茶氨酸含量高于平地茶;

原料细嫩的春茶,茶氨酸含量高于夏茶、秋茶;

茶树品种相同下,鲜嫩芽叶的茶氨酸含量,高于粗老梗叶……

并且在冲泡时,茶氨酸不论水温高低,都能较快浸出。

所以,在冲泡高等级春茶时,头泡茶刚冲出来时,鲜美淳和滋味最是明显。

喝茶品茶时,为了不错失这杯鲜⁦美、鲜爽、鲜润的轻盈好茶,可不要盲目跟风洗茶。

好茶,可以不用洗。

放心大胆喝下,更能尽情‫感受春茶之鲜。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